本篇文章2812字,读完约7分钟
中铁物资、南京雨润等众多债券违约风险事件,化危机为安全,实现赎回,债券市场迎来喘息,市场情绪全面回升。然而,去年以来债券违约风险带来的冲击、影响甚至反思还远未结束。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转型期。随着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推进,在去产能和去杠杆化的压力下,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可能会进一步上升。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刚性赎回。逐步突破,引入风险多元化的信用衍生品变得越来越迫切。”业内一些专家接受了记者关于如何对待近期债券违约风险的评论。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随着信用违约风险的上升,投资者对信用衍生品的需求更加真实和旺盛。监管部门在排查市场风险、引导市场积极管理信用风险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违约处理机制,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上升
中断交易应该是“缓慢而有序的”
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整个金融市场,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取消隐性政府担保,打破刚性赎回的传统思维模式,将风险和定价回归市场是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许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没有注意交易目标的具体情况,僵化的支付方式思维导致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区分和合理的风险溢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云在周三举行的“中国企业债券违约”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债务违约是由于宏观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低迷以及行业持续低迷造成的,行业持续低迷是企业过度借贷的恶果。在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中,信用违约率也在上升,而国内信用债券的违约也是由危机后全球经济低迷造成的。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企业已拖欠债务约500亿美元,违约企业数量达到金融危机高峰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能源行业违约最多,金属、矿产和钢铁行业排名第二。周期性的行业违约成为全球信用债券违约的共同特征。
彭兴云认为,债券市场的违约拖累了一级市场,增加了风险溢价,债券发行利率也有所上升,不利于“成本降低”。此外,违约导致债券交易量萎缩,债券市场动荡导致社会信用定价混乱,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和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
不过,他表示,违约并不全是“魔鬼”,违约本身也是信贷表现的一个方面。打破刚性赎回和适度违约有利于发挥投资者的约束作用,使债券市场收益率更好地与信用风险和企业资本使用效率相匹配,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融资的使用效率。因此,适当的违约会促使债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债券违约不会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本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总体而言,债券赎回风险总体可控,预计将呈现“有序违约”状态,未来不太可能出现极端风险事件。“我认为现在风险还是可控的,监管方面也在引导信贷违约的预期,避免市场突发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动荡。”国泰君安证券(Guotai Junan Securities)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表示:“在未来,它确实不适合大规模违约,否则去杠杆化的节奏将非常危险。”
“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必然会采取对策,防止风险情绪在债券市场蔓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分析师黄表示,尽管中央企业违约在未来仍有可能发生,但它正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在风险背景下,刚性赎回的打破必然是“缓慢而有序”的,未来冲击性的信用事件将继续冲击债券市场,但这只会使信用债券的定价更加理性,债券之间的分化更加明显,不会导致信用债券收益率趋势的变化。
关于违约风险处置,有业内专家表示,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加强市场管理和规范,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的作用,让投资者获得足够的风险分析和定价信息,避免虚假披露、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建立明确的相应行为处罚机制。
信用衍生品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中文版的“光盘”需要被唤醒
健康有效的金融市场是通过识别风险、分散风险或防范风险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信用风险逐步可控释放的过程中,在刚性赎回逐步打破的背景下,通过信用衍生品识别和分散信用风险的时机已经成熟,且日益紧迫。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蒋超表示,债券融资已成为社会融资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占到近20%。如果这部分融资因担心利率上升和债务违约而减少,将会给经济复苏进程蒙上阴影。
据业内消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向相关市场机构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建议在原有信用风险缓释合同(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证书(crmw)的基础上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挂钩票据(cln)两个新产品。
“与现有的crmw和crma不同,cds和cln将大大提高其流动性和市场参与度。在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分化和改善的背景下,其所带来的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值得期待。”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cds可以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将资产中包含的信用风险出售给交易对手,实现信用风险的交易和分离,稳定和对冲信用风险,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也有助于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中国在2010年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经过几年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在产品创新和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它总体上并不活跃。首先,刚性赎回尚未完全打破,客观上限制了crm产品的应用前景。其次,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防范风险,监管当局将主要参与者限制在银行系统。投资者的独特性使得信用风险无法在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参与者之间转移,这也是信用衍生品市场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由于监管部门没有明确crm的资本缓释功能,影响了商业银行利用crm有效管理信贷风险的积极性。
"应该说,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内部人士说。从规模上看,截至2016年3月,信用债券市场余额达到14.3万亿元,成为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信用风险的不断出现,市场对信用衍生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和旺盛。更重要的是,监管机构开始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持积极态度。
2015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明确提出探索发展信用违约互换,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也提到“打破隐性担保和刚性赎回,依法处置信用违约”。
在期待中国版信用违约机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高度警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次级贷款只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真正的灾难是以次级债券为目标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滥用。因此,行业专家认为,中国版cds的真正落地需要在信用风险度量、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交易结算等方面进行改进。“信用衍生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创新信用风险交易工具,推进风险分散和转移,坚持“简单透明、控制杠杆”的原则,避免引发新的风险。”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市场呼吁完善违约处理机制
地址:http://www.a0bm.com/new/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