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公园不仅是森林和河流的源头,也是生命的源泉。它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优势在于,通过一个协调的管理系统,让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与我同行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关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进展。在与代表们交流时,强调了具有高度沟通性的“保护生态环境,如同保护眼睛”。
去年12月,国家批准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系统试点计划,青海省委立即部署了试点工作。从青海三江源到中国三江源,关键不在于名称的改变,而在于管理体制的改革。
过去,在许多以各种方式上市的“国家公园”中,管理方法仍然是新瓶旧酒,制度也不顺畅。结果之一是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不能很好地把握。在一些地方,生态保护甚至被异化为一种“保护经济”,满足于睡在国家投资上,以保护的名义赚钱。我去了某个地方采访,城市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被污染了,很脏。为了控制污染,一个新的地方政府已经成立,以增加其准备和投资。在过去的20年里,投入了数百亿元,污染仍然是污染年复一年,与群众的意见很大。有人讽刺说:怎么才能治愈?如果治愈,当局会继续拨款并保留这个局吗?虽然用词刻薄,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环境保护和管理体制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试点项目是通过制度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当保护模式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时,保护空由点保护向系统保护转变,保护力量由一方向多方参与转变,协调难度和力度明显大于以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周边涉及的部门相当多,如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办公室、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环保厅、省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及涉及的县区等。管理体制不顺畅,势必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境,无法体现国家公园“一园一管”、“一幅蓝图画到底”的优势。
国家公园不仅是森林和河流的源头,也是生命的源泉。其更深层次的目标和优势在于,通过协调的管理体系,让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与我同行,不仅排除与保护目标相冲突的采矿或占有行为,还提供与环境和文化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教育、娱乐和观光机会。
从现实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前的矛盾相当棘手。保护区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涉及4个州的21个县,有18万牧民尚未脱贫,约占青海贫困人口的30%,经济来源单一,基础设施匮乏,公共服务滞后。另一方面,虽然10多年来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备受关注的藏羚羊,从1996年可可西里索南达街自然保护区建立时的不足2万只,到现在的6万多只,但这并没有改变三江源生态总体上极其脆弱的现实。近年来,一些牧民报告说,禁牧和减畜后草长高了,但野生草食动物如岩羊繁殖迅速,严重地吃掉了草原,牛羊反而没有草吃了。这是保护带来的真正的“担忧”,所有人都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生态保护的实质始终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核心在于解决人类问题,增强各方的利益感。正如许多代表在两会上建议的,开放生态管理和公益岗位,让一部分人放下鞭子,增加工作收入;或者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实行半舍饲,等等。只有改善民生,激发牧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改善,三江源国家公园将成为国家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作者是本报青海分社的记者)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以国家名义护好一方水土(一线视角)
地址:http://www.a0bm.com/new/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