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a股廉贞证监会表示,将完善减持和熔断机制
本报记者谷峰实习生赵丹报道
保险丝引起的市场效应仍在发酵。
1月5日晚,上市公司的几个大股东通过接力宣布,他们将延长其股票的锁定期。就在1月5日之前,中国证监会对导火索机制和即将于1月8日解除的禁令做出了紧急回应。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邓伟表示,熔断机制在稳定股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一个“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波动情况下的草率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处理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响应时间。从1月4日的市场情况看,熔断机制起到了冷静期的作用,对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针对市场关注的减持浪潮,中国证监会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事减持股份的规定,建立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制度,限制一定时期内减持股份的比例,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转让协议等方式减持股份。,这不仅可以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的临时措施的有序退出,还可以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股份对市场的影响。这项规定将在不久的将来公布。
减少的趋势不是万亿
市场一直担心1月8日即将到来的降价浪潮。
至于退潮的规模,许多机构预测其潜在规模接近1万亿元。其中,海富通基金1月4日还表示,股东减持超过5%的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解禁的潜在规模约为1.1万亿元。
对此,证监会发言人戈登指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非所有大股东都有减持的现实需求。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市场压力。大股东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0.7%左右。
浩泽投资的投资总监曹刚也告诉记者:“我不同意集中削减万亿的观点,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对于许多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来说,大规模减持或快速减持的需求不是很强烈。真正具有减持意图的是规模,但规模在万亿减持规模中并不占很大比例。因此,尽管集中削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影响并不那么夸张。”
除中国证监会1月4日和5日的声明外,数十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将延长相关限售股的解禁期或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不减持。
引信机制是完美的空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在声明中指出,从1月4日的市场情况来看,熔断机制在冷静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高丽分析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融合机制刚刚赶上了市场崩溃,它过于情绪化,无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然而,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沪深300的熔断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情绪,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但方正证券的一位人士认为: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声明,事实上,监管当局已经否认了导火索机制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的因素。”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指出,“中国的t+1体系加上价格限制已经是一个强有力的导火索。”
对于中国证监会关于熔断机制起到了一定镇定作用的说法,林采宜表示,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国外引入了无限价的熔断机制和t+1系统,给投资者一个冷静期,而国内的限价给了投资者冷静的时间。
高丽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我们有一个价格限制系统,当市场因未知原因下跌时,熔断机制理论上可以给出一个冷静期。但是,在股票市场本身有价格限制和t+1系统的情况下,熔断机制的效果还有待调查。”
此外,证监会还指出,“指数融合机制的引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中国还没有经验,市场有一个逐步调整和适应新规则的过程。”从国外经验来看,引信机制的改进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和动态调整。今后,相关机制将根据引信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不断完善。”
对此,前述方正证券人士指出:“在建立融合机制的同时,管理部门也应该为其建立配套机制,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在融合的同时,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布信息,稳定市场情绪。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特别是要识别市场中流通的各种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达到稳定市场的效果。”
(编辑:吴燕玲,邮箱:wuyl @ 21jingji)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A股连震 证监会称将完善减持及熔断机制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