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到2015-16年底,中国的玉米库存将达到1.13亿吨,超过全球库存的一半。如果这一预测成真,作为“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粮食局决定取消临时玉米储存政策。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9日的报道,中国计划取消昂贵的玉米采购和储存政策,即以比市场价格高50%的最低价格购买玉米。然而,取消行动使其面临两难境地。政策制定者担心去库存化会压低玉米价格,挫伤农民种植谷物的热情,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不久前,国家粮食局表示,将取消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玉米收储政策,转而采用“市场收购”和“补贴”的新机制。这项政策还将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以市场价格从农民手中购买玉米。
北京东方依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锋表示:“这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
本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楠在北京透露,今年将在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玉米仓储体制改革,将原临时玉米仓储政策调整为“市场收购”和“补贴”的新机制。
“尤其是玉米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库存居高不下,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外价格差异加大,仓储和进口压力加大,粮食企业经营困难。”刘小楠指出,上述情况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基于这种情况,政府决定改革玉米储藏系统。刘小楠说,一方面,玉米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调控生产和需求的新机制将促使生产者在市场上销售玉米,各种市场主体将独立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分配到各省,地方政府将补贴资金全部支付给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入基本稳定。
自2007年以来,中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和积极性、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粮食供求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玉米和棉花库存过高,大豆和糖过于依赖进口,产能分配不合理,农民增产而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问题最突出的玉米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245.8亿公斤,同比增长89.35亿公斤。然而,由于市场低迷,2015年玉米消费量仅为1750亿公斤,导致产能严重过剩。自2007年以来,临时玉米收购和储存政策已使国内外玉米价格连续四年上下颠倒,每吨价格相差数百元。去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至每斤1元,这不仅使玉米种植者在好年景无法收获,还将其影响传递到产业链的下游。
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价格差异使得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5年创下新高,这引发了走私和其他不当行为。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玉米进口总量达到550万吨,同比增长近70%。
综合自我参考新闻和贺勋。com。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粮食也要去库存 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
地址:http://www.a0bm.com/new/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