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1字,读完约8分钟
两次会议的重点
我们的记者张一鸣
两会开始和结束时的雾天似乎是想告诉人们,中国的绿色转型不会一帆风顺。
在今年的两会上,绿色发展仍然是NPC各代表团讨论的热门话题。地方政府已将绿色发展纳入其地方计划。一些环保人士认为,随着中央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赋予环保以法律效力后,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将会越来越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代表和委员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各地的绿色发展道路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要求地方政府发挥自主权,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各地可能迎来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时期。
水槽
《环境保护法》实施一年后,各地的绿色发展可能会迎来一个差异化的发展时期。在今年的两会上,许多地方代表注意到了一个信息,即给各地区的城市以保护环境的立法权。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悦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环境问题。统一的国家法律很难涵盖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原广东省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告诉记者,各地的污染源各不相同,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但目前的情况是,法律仍存在一些不足。
江苏省苏州市历来有地方环境保护立法权,环境保护立法很多,尤其是水资源保护立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市长瞿福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地方立法权的归属将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瞿福田透露,苏州地方立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侧重于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水资源;第二,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今年两会之前,并非所有地区都像苏州那样幸运。一些设区的市没有环境保护的立法权。现在赋予他们立法权,将有助于各地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解决各地的污染问题。
刘悦伦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天然气比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好,当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黄标车和土壤中的金属污染。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我国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在绿色发展中将有更大的自主权,并将在承担环境保护主要责任的同时,体现在不同的产业政策中。
江苏省率先启动了中国长江生态红线,防止污染企业进入红线区域。例如,扬州市自愿放弃了扬州炼油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萌萌对记者说,江苏省仍在编制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规划。今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强调环境保护。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党委副书记李振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不同行业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不同。例如,农业和工业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将大不相同。
差异
环境保护方面的地区差异已经出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中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注重重化工业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而一些经济相对较小的地区更注重现有绿色产业的发展。
刘悦伦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广东较早实施了产业转型升级,大幅减少了重污染企业数量,提高了服务业比重,效果逐渐显现。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正在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陈萌萌透露,为了促进绿色发展和转型,江苏省采取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加减并行的方式。
他说,激励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减排和保护环境,为符合国家政策的减排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电价补贴,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现在江苏省已经启动了环境领导项目,给予更多的政策或荣誉支持。
“第一个制约因素是法律制度,其次是严格的执法。江苏省制定了《太湖条例》,经过多次修改后,该条例成为最严格的湖泊法规。去年颁布的空气污染防治条例也比国家空气污染防治法更严格。在执法方面,江苏省出台了更严格的地方行业排放标准,对各行业进行了提前通知,并对标准进行了升级。企业必须限期达标,达不到标准的将被淘汰。”陈萌萌说。
一些中部省份已将绿色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四年前,湖南省颁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大力推进绿色湖南建设,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36%,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8%。湖南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达到59.57%。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经济与绿色发展并不矛盾。发展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可以促进经济与绿色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不同的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情况。
邓三龙告诉记者,湖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湖南在保证不毁林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如林药、林菜、林菌、林农等。同时,大力发展保健产业意味着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现代医学和现代健康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201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传达了许多与绿色有关的积极信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李继恒说,怒江大峡谷应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邓三龙认为绿色不是贫困,绿色发展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在财政上大力投资绿色发展。以林业为例,国家出台了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补贴政策,并提高了力所能及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而且直接带动了就业和收入增长。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中央林业投资494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7倍。
在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集中、最大的产业。陈萌萌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环境治理的第二阶段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江苏省已经率先培育了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地方工业项目集中,节能环保项目在工业中推广应用。通过许多关于成果应用的交流活动,生产、学习和研究被有效地结合起来。
平衡
面对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正不断加大削减产能的力度。我们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正在率先解决问题。
瞿福田认为,苏州的人均gdp已经比较高了,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苏州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创新驱动。
近年来,中国各地都在加紧产业结构的调整。陈萌萌告诉记者,江苏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也在做“加法”和“减法”,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减就是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对一些对环境治理没有希望的企业,有些项目要坚决处理或限期淘汰。另外,积极鼓励企业利用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企业不仅要降低能耗,还要推广环保技术。”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将现有产能分为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低效产能和新增产能四类。
曲福田告诉记者,落后产能是指不符合环保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和技术落后的产能。苏州制定了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行动计划,关闭不合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保护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2370家企业被关闭。屈福田透露,今年他将尝试再关闭600家。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要积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瞿福田说,首先要全面完成中央和省政府下达的超编任务,同时对相关企业进行分类。如果企业效益好,竞争力强,就会继续支持发展,效益不好,就会减肥和转型。第二,转移过剩产能,通过产能转移引进先进产能。最后,过剩产能应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来解决。
在瞿福田看来,低效产能是指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产能。充分利用体制改革和去产能平台,强制引导一批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提高土地和投资产出率。控制新产能。即使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有一些高端产能。例如,江苏省每年要进口1000多万吨特殊钢,一些传统钢材可以通过改造升级改造成特殊钢。管理和控制有两个原则,即高端绿化、等量甚至减量来控制总生产能力。
曲福田告诉记者,淘汰落后产能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产能过剩往往集中在钢铁、玻璃、水泥和其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产品上。降低低效产能也是保护环境。未来新增产能的规划和落地应与环境容量相适应,产能规划应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紧密联系。
邓三龙指出,由于政策滞后,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国家有必要不断调整各项政策,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要求,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督和执法的垂直管理试点应在2018年前推广至全国,试点单位需加快进度。陈萌萌透露,目前江苏省已经率先开展了一些工作。例如,战略环境评估率先在市一级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有必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展示其经验。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立法权持续下沉地方迎来区别化绿色发展期
地址:http://www.a0bm.com/new/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