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3字,读完约4分钟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动向?
中国经济正处于三个阶段的叠加之中,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这就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的经济发展趋势的驱动力。
提升
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
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升级”一词反映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高于量和形式的变化。
近几年来,中国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延伸,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创新速度加快。今年年初,央行、银监会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的意见》,将加大对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
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增加。从总量上看,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增长15.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叠加是经济稳定高效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消费存在高端供求结构矛盾。一方面,消费进入新阶段,中高消费阶层正在崛起;另一方面,消费供应方面的能力不足也很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已经开始从“吃、穿、住、行”向“学音乐、学健康、学美丽”(学幸福、学安全、学美丽)升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解决消费市场的供需错配问题,促进消费结构的质的变化,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在政策方面,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产业转型升级。在去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围绕新的消费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的供给,可以丰富人民生活,释放内需潜力,弥补民生不足,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高。
公众的
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这种新趋势表现在商业业态的转型升级,更表现在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赋予全民,释放微观主体的潜力,大大增加有效供给。
最典型的方式是大众创业和创新。受权力下放的启发,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创新和创业的热潮。在金融改革中,创新红利逐渐释放。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15年1-9月,全国新注册市场主体1065.5万个,比2014年同期增长15.8%;全国新注册企业315.87万家,同比增长19.3%。
这一趋势与供应方结构改革密切相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长林表示,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创造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加快发展势头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支撑体系,产业基金、投贷款联动等金融手段应运而生。群众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以“需求”促“供给”,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以群众为主体的经济,深刻蕴含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有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互联网加”战略的最佳实践者和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
绿色的
增长势头的可持续性
理解、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正处于系统、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推动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可以突破过去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
事实上,促进绿色发展也是供应方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将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中国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林认为,减速是新常态,保持速度应以绿色发展为基础。未来,中国绿色经济的比重将逐步增加,国民经济将逐步走上绿色发展的轨道。
在具体措施上,李佐军建议从“五大任务”入手:针对产能过剩,推进财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鉴于去库存化,我们将推动土地和户籍等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消耗;针对去杠杆化,加快金融改革、投融资改革,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发展领域;为了降低成本,促进税收和电力等改革,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应该推进科教和人才改革,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经济新趋势
地址:http://www.a0bm.com/new/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