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3字,读完约4分钟

欧洲时报网4月25日报道,2019年3月23日,中国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戴见证了中国和意大利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份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归还证书,共同开创了通过合作追索归还文物的新典范。据《北京晚报》报道,4月9日,796件文物和艺术品从意大利米兰马尔彭萨机场起航,开始了回程。4月10日,归还的文物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现在,这些被发现的珍宝在国家博物馆的4号大厅公开展示,对公众是免费的。据悉,“回归——意大利归还中国流失文物”将于24日至6月30日展出。文物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此次展览将通过三个单元集中展示意大利归还给中国的796件中国文物:共同纪念历史文明、创造文物修复的典范、分享文明间相互学习的光芒。这一次,意大利归还了796件在中国遗失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和艺术品跨度长、地理分布广、种类多、保存完好,为研究中国历史相关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精神文化风貌和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了实物见证。据报道,中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江苏等地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和艺术品共有796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彩陶丰富多样,装饰精美,为研究史前社会特征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资料;大量的汉代陶器,造型古朴浑厚,是汉代灿烂文明的缩影;代表性的唐代骆驼俑、马俑和人物俑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信息。专家们表示,这是中国和意大利根据两国政府之间的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为打击和防止非法贩运文物而进行的第一次成功的实际合作。这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合作追回和归还流失文物的一个新的典型范例。文物的归还已经持续了十年。谈论归还这些丢失的文物是不容易的。2007年,意大利蒙扎的保护文化遗产宪兵队在检查当地文物市场时发现了大量疑似非法丢失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并于次年通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其暂停决定。国家文物局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开始对文物出入境记录进行核查,并组织开展文物鉴定研究。据确定,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大部分是在中国出土的,其所有权属于中国,没有一件获得合法出境许可。因此,根据相关国际公约,意大利方面被正式要求归还文物,并提供了详细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此后,该案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复杂而曲折的司法审判过程。2014年,意大利米兰法院通过刑事审判确认了中国政府对这批文物和艺术品的所有权。持有人提出上诉后,文物归还程序暂停,案件转入民事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根据意大利司法审判程序的变化,积极配合意大利司法部门继续开展诉讼活动。2018年11月,米兰法院作出最终判决,将796件文物和艺术品归还中国,中国和意大利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立即开始对归还的文物进行确认和验收。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和孔戴的见证下,中意两国代表在罗马交换了796份文物和艺术品归还证书。4月10日,这些在海外遗失多年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抵达北京,回归祖国怀抱。到目前为止,已经找到了5000多件丢失的文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物出入境检查监督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它就设立了文物出入境检查机构,并对文物实行严格的出境许可,有效地遏制了晚清以来中国文物的严重流失。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执法日益严格,在保护文物安全和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执法合作、外交调解、司法诉讼、谈判协商等方式,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功追回了5000多件中国文物。其中,圆明园中丢失的鼠首、兔首等重要文物的追索和归还实践。,对历史上丢失文物返还原主国的难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丢失文物的追回和归还,这不仅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的负责任态度,也表明了中国政府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精神和人民福祉的决心。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贩运文物、追回和归还流失文物的双边合作,先后与意大利、美国等21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合作、文物归还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合作成果。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公布了伊拉克、秘鲁等国6900多件被盗文物,以防止外国被盗文物进入中国,为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努力。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从意大利步行到北京12年后,796件文物在“回家”后首次展出

地址:http://www.a0bm.com/new/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