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7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海南农场工人在荔枝园采摘荔枝。我们的记者何伟社
海南农垦占海南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十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也是海南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集团。然而,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到位、分配不公平、产业规模小、人才匮乏等问题使海南农垦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改革步伐,是农垦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农垦企业改革、垦区集团化和股权多元化,创新产业导向管理体制、企业市场管理体制和农场管理体制。
借此机会,海南农垦改革大规模展开。如今,通过一系列减负和市场化运作改革,海南农垦企业的活力不断释放。
平稳的系统增加了效益
不利制度是海南农垦的“老问题”。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问题突出,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两个品牌两个群体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阻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南农垦的决策管理效率和发展活力。
海南农垦改革从理顺垦区体制机制入手。2015年12月29日,在海南农垦总局和海南农垦集团的基础上,新成立了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一个企业实体、一个团队、两个品牌”的管理体制。
蔡金元曾经是吴氏农场的主任,主要经营茶叶。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海南农垦五指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蔡金元的新身份。“过去,我们的茶厂没有隶属关系,互相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经济效益低。新集团公司成立后,一共管理了四个茶场。有了统一的管理模式、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效益就更好了。”蔡金元说道。
在农场层面,海南农垦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了地方政府的统一管理。在前几年向中小学、气象站、防疫站转移的基础上,将部分农场整体转移,根据规划,农场的社会职能将通过建立“城镇”或“住宅”、纳入周边城镇和村庄的管理、政府授权和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分离。个别合格的农场被转移到市县进行整体管理。
自负盈亏,争取市场
过去,海南农垦以行政手段管理企业,亏损也是国家的思想严重。它没有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筹资的机制。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这次改革中,海南农垦坚持市场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促进二级以下企业股权多元化,建立经营者和员工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农场应改制为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试行持股,探索和完善“集团公司+农场(基地分公司)+职工家庭”、“集团公司+农场(基地分公司)+模拟股份合同”等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使农场在剥离社会职能后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确保公平和红利
土地是海南农垦的瑰宝。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土地红利?
海南农垦通过深化农民工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解决了承包面积过大、租金过低、租赁期过长、拖欠租金和非法转包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海南农垦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保证基础田,调整经营田。也就是说,通过清理和调整,超出合理承包面积的作业场地将分配给无地工人家庭,以确保所有工人家庭都有基本的场地。第二,实行利润分享。通过承包权转让、合作经营等方式,既可以保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又可以保证少数缺乏技能和资金、难以直接经营基本农田的工人家庭获得应有的土地收益。
大力吸引投资,壮大行业
橡胶种植一直是海南农垦的核心产业,但橡胶垄断格局也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差。在中国31个垦区中,经营收入仅排在第五位,总利润排在第三位。
为此,海南农垦启动了“八五”战略,即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等八大产业,加快桂林海洋国家热带农业园等八大园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园区。
围绕“八五”战略,海南农垦今年5月28日开展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重大招商活动,签署了61个意向合作协议,金额达286亿元。该行业涵盖旅游健康、热带水果、牧草储藏和养殖以及南方养殖。
乐福合作社是海南农垦的第一家职工合作社。通过组织员工,扩大和加强自营经济,并引入欧盟良好的农业标准体系,以促进从分散、独立和小规模经营向集团、合作和大规模经营的转变。“因为我们加入了芒果产业合作社,我们有发言权。我家去年的芒果收入达到45万元,同比增长20%。”乐光农场员工王朝新说。
去年,乐富合作社通过在海南农垦实施推广良好农业规范的示范体系,带领成员增收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6万元。合作社主营业务收入378万元,利润58万元。(经济日报记者何伟)
(主编:杨淼)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海南农垦按下改革“快进键” 坚持企业化方向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