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2字,读完约4分钟
仅运行四天后,监管机构就中止了引信机制。
1月7日晚,上交所、深交所和CICC联合发布通知,表示决定暂停实施系统融合机制。“为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决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融合’机制。”根据通知。
然而,监管当局没有在通知中具体说明引信装置的重启时间。
当晚,证监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实施融合机制中不成熟因素的考虑。
“引入指数融合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个‘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在大幅波动下的草率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提供应急响应时间,以应对技术或运营风险。”
“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崩盘的主要原因,但从最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熔断机制具有一定的‘磁吸效应’。”中国证监会表示:“也就是说,当接近熔断阈值时,一些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及熔断阈值,从而有助于下跌。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表示,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在各方的呼吁下,推出了熔断机制,相关方案经过了认真论证,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融合机制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中国没有经验,有一个适应市场的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相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事实上,在该系统投入运行的短短四天时间里,它已经触到了1月4日和1月7日的导火索,随之而来的是a股的大幅下跌。
1月4日下午,a股暴跌两次触发导火索,导致交易暂停,沪深a股在当天下午1小时40分钟内度过休市时间;三天后,1月7日,沪深300指数(000300.sh)在开盘后半小时内两次触到导火索,上证综指自实施导火线制度以来已连续四天下跌11.70%。
在业内人士看来,1月4日和7日的导火索接连发生,收盘预期引发的流动性恐慌背后的“磁吸引效应”显现。
“因为市场将在导火线后暂停交易,全天的交易时间将会缩短。这种效应将导致偏好流动性的投资者迅速抛出他们的流动资产。”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的高级策略师指出:“此时,市场预期已经改变。为了防止手中的票被吹走和锁定,许多投资者将竞相抛售,这将增加市场压力。”
这一假设得到了两次被吹走的a股的历史数据的支持。1月4日,两次冲击之间的交易间隔仅为8分钟,期间上证综指每分钟平均交易量是当天平均交易量的两倍;1月7日,两次保险丝交易之间的时间差只有3分钟。
“关键是这种磁引力效应可以形成一个例子。以前发生的越多,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前述分析师坦言,“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第一次,他们害怕第二次仓位会被进一步冲垮,所以他们会先卖出,但这种集中卖出会使导火索自我实现,所以市场陷入纳什均衡。这也是市场第二次加速下跌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这一制度的筹备阶段,监管当局内部就已经形成了争议。例如,今年年中,交易所期权组对熔断机制及其磁吸引效应的分析描述了这种可能性。
报告将磁吸引效应定义为“在跌宕起伏、融合机制实施后,当证券价格即将触发强制措施时,同向投资者害怕失去流动性,而反向投资者为了等待更好的价格而推迟交易,导致证券价格加速达到价格水平的现象。”然而,由于市场显示在价格的起伏和融合附近存在着磁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磁引力效应”。
分析师认为,在a股已经实施大起大落、t+1等流动性限制政策的基础上,叠加实施融合机制还不成熟,监管机构暂停融合机制是合理的。
“当股市崩盘发生时,流动性将因每日限额的存在而成为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性也是股市崩盘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的一名非银行金融研究员表示:“但融合机制的叠加将使流动性更加稀缺,从而加剧市场的短期波动。”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熔断机制运行4天未达预期 监管层暂停实施重启未明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