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上半年,总体宏观经济表现稳定。下半年,在供应方结构改革和“三比一、一减一补”的背景下,宏观经济走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第二季度形成了新的弱平衡格局,国内外市场总体需求依然疲软。第二季度,工业生产累计增速略有上升,消费需求有所改善,私人投资增速下降,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也有下行压力;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一些地区和行业持续下滑需要高度警惕。
王告诉记者,供应方改革“三比一、一减一补”的重点任务已初见成效。根据财经策略研究所研究小组的研究和分析,预计今年第二季经济增长约6.7%,消费物价上升约2.0%。
注重供应方改革和平稳运行
王表示,在二季度形成新的弱平衡格局后,三、四季度仍需政策支持。据分析,下半年,物价涨幅出现分化,ppi同比下降继续收窄并趋于转正,cpi适度增长,全年cpi上涨2.0%。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基本稳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略有回落。年经济增长率约为6.6%,高于6.5%的底线增长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夏杰告诉记者,2016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将聚焦于供给侧改革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受产能下降、债务清理等因素影响,资金供需萎缩制约投资复苏,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就价格而言,必须防止收入因生产能力过剩而下降,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销售下降,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对记者表示,尽管经济稳定的基础仍然薄弱,但过度悲观的持续下行预期已经逆转。宏观经济处于弱平衡格局,应抓住经济稳定运行的机遇,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化解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债务杠杆的配置应及时、适当地优化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不高,主要经济体总体债务水平中等。债务杠杆在各部门的分布不均衡,政府和住宅部门较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相对较高。去杠杆化的重点是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避免经济运行“硬着陆”的基础上,控制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的过度上升,根据我国债务杠杆的分布情况,优化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债务配置。
王建议,政府和居民部门可以适度增加杠杆,帮助企业部门摆脱杠杆。赤字率将分阶段提高,国家赤字率将从去年的2.4%提高到今年的3%。政府的适当杠杆也可以帮助企业去杠杆化,因为它可以避免债务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去杠杆化方面,企业也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根据不同行业、债务期限结构和经济周期阶段的特点,去杠杆化应该安全有序地进行。
多渠道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清理“僵尸企业”
王表示,与世界上大多数通过市场清理消除泡沫的国家不同,中国选择了“软着陆”的方式,即逐步淘汰产能,逐步清理资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但“僵尸企业”无法清理,这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延误了经济调整的时间和机会。
调整经济结构意味着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创新分配,必须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目前,我国经济调整面临工资刚性、债务刚性和财政支出刚性的三重约束,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这三重约束决定了中国清理“僵尸企业”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对此,王洪军认为,首先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支付水平,降低企业破产成本;二是央行、财政部、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参与了分类过程,加大了债务重组和地方政府债券互换的力度,降低了偿债成本。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通过类似于央行债券购买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财政债券发行的挤出效应;第三,继续推进政府分权,控制政府规模扩张,优化财政支出,从而支持固定收入,解决财政资金沉淀问题。
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固定资产
郭表示,下半年应采取更多措施,积极引导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通过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我们将稳步推进“去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开辟空空间,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适度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压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进一步简化管理,下放权力,降低私人投资的各种门槛。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防止资金“脱离实际”;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投融资方式创新,推动银行理财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和公共基金与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深度融合。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紧抓经济运行机遇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