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2字,读完约7分钟

自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对促进企业金融机构信贷稳健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为适应资产多元化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以更好地发挥反周期调整作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评估制度的实施是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适应监管理念的变化,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mpa的主要特性

与以往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相比,mpa更加全面,涵盖了资本与杠杆、资产与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等7个方面20个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反周期调整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得到加强。

(一)mpa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在mpa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资本水平是金融机构增强吸收损失能力的重要途径,资产扩张必须受到资本的约束,这是对原有合意贷款管理模式的继承。评估内容充分吸收了巴塞尔协议三对最低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反周期超额资本、杠杆率等的要求,对银行业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反周期调整。宏观审慎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不与简单贷款挂钩,而是与总体信贷增长率挂钩,以确保银行业务稳健,更有效地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2)注重整体资产管理。mpa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已经从关注人民币贷款转向基础广泛的信贷,包括本币和外币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和其他投资,以及购买转售资产,即从单纯关注人民币贷款转向整体资产方面。这一变化使得银行机构更难通过发布信用报表来改变资产模式,规避宏观审慎管理,这有利于防止信用风险过度积累,从而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3)加强责任方监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定价行为的变化是影响企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Mpa将评估机构的利率定价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竞争秩序的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并对利率定价行为进行具体考察,尤其是对不合理的利率定价行为进行甄别和评估。

(4)将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的使用纳入评估范围。Mpa评估包括金融机构对央行资金的使用、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再融资和再贴现资金的使用以及小微企业和涉农信贷的信贷供给,使得政策取向更加明显。特别是将信贷政策的执行纳入评估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贷政策的软约束问题,并将增强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不同指标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Mpa主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反映宏观风险的整体管理。例如,流动性指标管理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指标管理信贷风险,定价行为管理利率风险,外债指标部分反映外汇风险。在综合评价的管理框架下,不同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改变以往单一合意贷款约束带来的同质化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差异化。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对公司金融机构的影响

(1)资本约束进一步加强。Mpa更加关注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原则上,公司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该指标在七项评价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该指标不达标,机构评级基本为丙级,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主要取决于广义信贷增速和目标gdp、cpi增速,反映了巴塞尔协议三资本框架下反周期资本缓冲和系统重要性机构追加资本等宏观审慎因素。因此,企业金融机构要实现广义信贷的高增长,就需要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这必然会增强企业金融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关注。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二)增强对利率定价能力重要性的认识。Mpa高度重视企业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的建设,将利率定价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一票否决”。如果利率定价机制不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企业金融机构的评级。在这种约束机制的作用下,将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抑制非理性定价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3)信贷和资产的过度增长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Mpa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控制不仅包括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中的人民币贷款,还包括广义信贷(如贷款、证券投资、回购等)。),因此mpa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控制。此外,mpa的重点已从狭义贷款转向广义贷款、银行间负债、委托贷款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银行将大量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资产的冲动,并制约银行表外资产的过度增长。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4)促进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建立。根据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不仅面临资本约束,还面临利率定价行为、信贷政策执行等约束。企业机构必须用有限的资本赢得更高的回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大规模扩张的商业模式“以规模换利益”。这将迫使中小银行加快其他业务模式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推动公司金融机构向精细化经营、细分客户和精细化定价转变。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战略选择

(1)多渠道拓展资本补充机制。对于资本充足率达到最低要求,但贷款投放较快,达到C级的企业金融机构,应进行创新,合理规划自身资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探索新的资本补充机制,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对于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进行产权改革,提高股本,通过股东购买吸收历史负担,加快农村商业银行重组进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积极申请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其金融市场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2)从战略角度审视和把握利率市场化。地方法人银行应从战略高度审视和把握利率市场化,强化企业文化中的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一是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专门的利率定价部门,制定科学的利率定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和审批流程。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利率管理团队素质,为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三是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模型,树立操作效率与风险管理并重的理念,灵活选择利率定价方法,动态修改定价方案,根据自身实力、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员工素质等因素,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利率定价体系。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3)加快业务转型,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公司金融机构应切实转变外延式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稳定经营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其他中间业务,逐步降低对存贷款利差的过度依赖。在资产方面,要实现多元化和升级,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金融市场等轻资产业务,实现从存贷利差到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通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应该从资本消耗型业务转向资本节约型业务,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从而减少利率风险的困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立足“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丰富存款业务新产品,创新信贷产品,充分利用地理和区域优势,发挥信贷审批时间短的优势,在本地区集约培育,稳定客户基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法人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