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4月22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吕薇在第34届中日经济知识交流大会“创新与结构改革”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吕薇认为,目前,创新是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中国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合作创新将成为未来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首先,创新是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吕薇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当时,当人们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他们普遍认为缺乏创新和新的增长点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因此,各国都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创新的步伐,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主要国家企业在R&D的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全球创新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亚洲在全球创新中的地位已经上升,成为全球研发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加速了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开放创新和合作创新成为新趋势。此外,创新模式多样化、专业化和网络化,跨学科和跨区域创新不断增加;人类面临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创新来解决。

吕薇:开放合作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其次,中国的技术创新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吕薇说,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前,中国研发总支出占世界总量的20%,R&D人员占世界总量的19%,科学出版物数量占世界总量的20%。发明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增加。创业资源集中在企业,R&D企业投资占全社会的74%以上,R&D人员占全社会的70%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平均工业增加值增速。

吕薇:开放合作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一是构建全面的创新政策体系。第二,实施包容性政策,支持创新,减少对企业的点对点资助。第三,加强创新制度环境建设,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多元化标准体系,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第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人才、技术、信息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第五,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吕薇:开放合作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第三,合作创新将成为未来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新领域。吕薇认为,中日两国的产业结构是互补与竞争并存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中日两国都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驱动力,也将成为中日贸易合作的新领域。

在新形势下,中日工业技术合作有很大的空空间吕薇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环保、民生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投资和创新,也将为中日合作和创新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和空,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电子商务、老龄产业和高新技术等新领域,中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在一些装备领域特别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共同开拓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国际市场。

吕薇:开放合作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吕薇表示,中日两国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创新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主要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强支持和引导。一方面,有必要加强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必须促进技术引进、转让和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希望日本能减少对中国出口高科技设备的限制,加强中日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同时,要继续探索合作发展和开放创新的规则和机制,改善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创新机制。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吕薇:开放合作创新 促进结构调整

地址:http://www.a0bm.com/new/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