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提示:17日,2016年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和北京国际长跑节拉开了序幕。对于跑步者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件,但对于医疗急救团队来说,这是一个不能放松的考验。

新华社记者龚文

上海——17日,2016年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北京国际长跑节拉开了序幕。对于跑步者来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件,但对于医疗急救团队来说,这是一个不能放松的考验。

为115场比赛服务的救援支援组织“第一反应”的创始人陆乐告诉记者,在北京和上海,有220名急救队员守护着3万多名运动员。九名医务人员于凌晨4点出发,在第一线救援指挥中起了带头作用。在上海举行的半马赛赛事中,共有50名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170名急救团队成员,其中50名是马拉松运动员,他们以一定的速度伴随着人群。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会迅速提供救援。这一次,在北京轨道上,他们成功地处理了一例心脏骤停,这是他们的第八次成功营救。

城市公共急救设备和技能培养待普及

根据今年年初举行的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体育赛事数量达到134项,比上年增加83项,增幅超过160%;150万参与者还包括来自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长跑运动员。

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讲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喜富告诉记者,虽然每次都有马拉松比赛的计划,但我们只能知道谁不能参加马拉松,不知道谁在哪里会心脏骤停。从发生心脏骤停开始,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这就需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及时的体外除颤。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至少有五名马拉松运动员突然死亡,今年有三四起。救援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场缺乏设备、错过黄金时段、救援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技能、指挥系统不完善等。陆乐说,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不需要每一步都出错。

据业内人士称,中国每年有超过50万例院外心脏骤停。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场所电动汽车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人们缺乏急救意识和技能,训练有素的人才稀缺。如果5%的人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至少可以拯救10万人。

据媒体报道,2006年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共安装了11台自动驾驶仪。到目前为止,首都机场的3个航站楼已经安装了76台自动驾驶仪。然而,这些救命的aed并没有被公众所认识,而是被遗忘了九年。

相比之下,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aed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以邻近的日本为例,在学校、地铁站、新干线、机场、城市办公室、街道和乡村,基本上都安装了自动驾驶仪,甚至有些出租车和自动售货机也装有自动驾驶仪。2004年,aed在日本的总销量仅超过7,000台,到2014年已超过100,000台。aed设备供应商上海光电业务部主任岛田隆彦(Takahiko Shimada)表示,过去10年aed迅速普及的政策背景是,日本在2004年7月发布了两项通知:第一,非医疗从业人员的普通公众可以在救援现场使用aed。它不违反医生的法律;第二,在紧急情况下,救援现场的市民应该得到救助。如果病人死亡,根据医师法、民法和刑法,他不应被追究责任。

城市公共急救设备和技能培养待普及

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卢一鸣认为,目前国内120人的急救力量相对不足,120人到达市区和其他交通拥堵地区进行急救的平均时间超过10分钟。因此,现场急救更加重要。建议政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购买一些电动汽车供公众使用。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社会急救力量的共建中来,改变传统的依靠医院系统的模式,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普和公共急救培训体系,可以先在一些学校和老龄化的高密度社区进行试点。通过一些社会共享急救平台提供培训,提高人们的日常急救意识和技能,及时挽救更多患者。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城市公共急救设备和技能培养待普及

地址:http://www.a0bm.com/new/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