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7字,读完约5分钟
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控制高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第二次成长的高峰。 其生理、认识、感情、意志、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最旺盛、最重要的时期。 但是,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作为老师不仅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还要理解学生心理生理迅速发展的优点,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质量和健全的人格。
笔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家庭、学校、社会如果不施加正确的诱惑,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差,容易产生不好的结果。
那么,什么原因使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理由。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反抗心理。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与日俱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想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自己。 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己,只尊敬自己,不愿意接受老师父母的善意批评、帮助。 故意反对行动,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如果这种心理受到诱惑,刺激青少年不同的思考和寻求创新的火花将成为积极因素。 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不能很好地正确把握,变得乖僻顽固的坏心情。
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现在的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 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经常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想和老师同学在心里说话,封闭自己的心理。 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痛苦和挫折。 遇到在日常学业和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心里的烦闷无法解决,会变得焦虑、抑郁。 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不堪挫折,一旦发生事情就会恐慌,精神崩溃。
三、应试教育中繁忙的学业、激烈的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希望孩子成为龙,这一迫切的愿望越来越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载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抑制了情绪。 他们面对自己不满的卷子时,总是抱怨自己,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另外,父母离婚、亲人死亡等可能会引起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不相容。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艰巨任务。 笔者认为为了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观察以下几点。
一是敏锐地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 注意在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应该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等感觉器官感知学生的行动。 从平时的课程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行、行动动作、有趣的兴趣爱好、与人接触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理对话簿,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在心理对话簿上,老师定期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调整心理。
二是和学生交朋友,敞开心扉说话。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对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可以看到脸色、随机应变地变化,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消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会话过程实际上是会话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认知过程。 会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待、动机、知觉、感情、行为等对会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以远大的理想推进作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理想与同学相处得不好。 老师只有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第一次入学时,很多学生暂时不习惯中学阶段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挫折。 对比这种情况,必须怀着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 而且必须及时警告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远的路要走,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汗水。 经过适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热情大幅度提高,成绩也提高。
四是以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迅速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 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 “感动的人首先不要感受到感情”,对爱抚的感情渴望是所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老师只有把爱的感情投影到学生的心田上,才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相通的体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扎根于爱的土壤中,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时讯】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