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9字,读完约7分钟

刘杰秧歌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是支撑。襄阳以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为导向,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广泛开展“互联网加”行动计划,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走上特色、智慧、绿化的新道路。

专业化:一县一品,百花齐放

“阜阳过去七个县(市、区)的工业发展大多以农产品和汽车为支撑,同质化严重,受市场‘冷热’影响较大。”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兴瑞表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其资源禀赋识别其特征。

襄阳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高标准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目标和政策导向,先后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各县市形成新的特色“拳头”产业。

古城县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三大工业循环产业链。省级特色再生资源园区实现了清洁生产的深化和拓展。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向高端、低碳、数字化、智能化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升级,产品结构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规模以上企业190家,亿元以上企业125家,亿元以上企业12家,主要以循环经济为主。三环车桥、罗旭集团、湖北金洋、三环锻造四家企业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根据现有生产能力,3年内,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可超过1200亿元。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襄城区最大的优势。该区围绕古城特色,实施“创建文化区、强化旅游区”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国魏紫花园、唐城影视基地、仙山文化广场、贾茜塘等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建成,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襄阳文化产业二期、九天轩女生态文化旅游区、孔明湖风景区等“一城三线”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如今,“回归经济”已成为老河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老河口外有约15万人在工作和做生意,该市大力实施“重返创业项目”,吸引在外工作和做生意的成功人士创业。目前,老河口市的成功企业家已陆续回国,创办了陶金瓷业、祥源食品、齐悦电子、惠科机电、高盛纺织等6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智能化:在创新的驱动下,质量和质量齐头并进

自动印刷、多功能高速贴装、高温回流焊……4月1日,记者在位于翼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越艺高科技公司看到,四条进口高端生产线全部装在smt清洁车间,不到8分钟,led精密电路板就焊接完毕。"订单已于7月底发出."越艺高科技公司项目经理曾贤亮表示,未来翼城还将投产悬浮扬声器、透骨耳机、裸眼3d手机、智能可穿戴高科技电子产品等高端数码产品。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越艺高科技蓬勃发展的生产和销售只是襄阳“智能制造”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缩影。通过推进“智能制造”,襄阳县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迅速。

在古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韩国引进的第一条转向节智能制造加工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调试。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制造”使该公司赢得了戴姆勒-奔驰的青睐,成为中国第一家为梅赛德斯-奔驰提供安全部件的制造商。其中,从3月到11月,仅戴姆勒(美国)对转向节的累计需求就将达到18万个。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中国铁路每15公里就有一个襄阳金鹰重工产品,我们的产品还出口到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月31日,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周指着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调试和准备的120公里/小时铁路工程车技术平台说,公司的订单已经超过30亿元。

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许对记者表示,今年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自动化和机器人操作得到大力推广。该产品打破了外资企业对发动机缸体的长期垄断,实现了发动机缸体的纯国产化。

为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襄阳每年安排5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以上。项目成功,企业变革,产业繁荣,经济强劲。仅2015年,襄阳就组织实施了302个技改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富阳已获得46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县(市、区)有92家高新技术企业。南漳李梅纺织公司等57家企业与华科工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古城三环集团锻造中心已成为省内两大“全国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之一,出厂产品相当于走出去。

绿化:做点什么,不做点什么

“不仅要有金山银山,还要有绿水青山”。襄阳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绿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一方面,襄阳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另一方面,各县市都在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途径。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说起保康县近年来的发展,县长张世伟感慨万千。

保康有三大资源禀赋。一是磷矿综合储量和品位居全国第四位;二是特色农业资源使保康有信心建设全省核桃、茶叶、烟草、畜禽养殖“四大县”;第三,全国各地山脉的地理特征。基于此,保康县委、县政府决定果断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以磷化产业为主体,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两翼”向“围绕生态旅游试验区建设,推进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转变。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保康工业经济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新能源、新材料、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为重点,拓展和加强绿色产业的硬支撑;保康还挖掘自身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先后引进了武汉三特索道、苏州大川、郑州邦和药业、深圳永兴华等企业集团。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形成一个绿色美丽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该县抓住“中国有机谷”保康项目区建设机遇,拉长传统农业发展的短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有机、绿色转变,重点发展茶叶、蓝莓、核桃、油牡丹、蔬菜、中草药等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基地80万亩,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在香洲区,襄阳郑达有限公司的36万吨饲料厂项目、襄阳郑达100万吨生猪熟食工业加工项目、襄阳新发地仓储物流项目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已投产或正在紧张建设中。

发展县域经济,香洲注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集群发展。依托优质粮食、生态养殖、特色蔬菜、种苗花卉、城乡绿色廊道体系等产业,形成粮油加工、纺织服装、畜禽屠宰、饲料加工、传统特色、红薯、果蔬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了让现代农业“驰骋”,香洲也让农业搭上了现代物流的快车。目前,该地区有600多家物流企业。

“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襄阳县经济走特色、智慧、绿色的新路,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五年来,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5.2: 51.9: 32.9优化到11.9: 56.9: 31.2,城镇化率由50.04%提高到57.2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由690.4亿元提高到2044.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番,28.6万人准确脱贫。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三化”为引领:提质增效产业兴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