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7字,读完约6分钟

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驱动,促进了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全面对接;艺术品金融产品几乎涉及所有金融类别,如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租赁等。艺术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金融作为一门艺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国讨论文章和书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从金融角度研究的专著却很少。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娟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艺术金融——从微观到宏观》一书。这本书从金融的角度看艺术市场,从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的顺序出发,讨论艺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和作用。日前,记者就该书的内容和观点采访了黄娟。

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调查和思考的结晶

记者:从你的教育背景来看,你的研究领域是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是什么动机促使你开始学习艺术金融?

黄娟:近10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加快了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对接,艺术品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中国艺术金融研究所,我开始投身艺术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金融研究所建立了政策咨询、实践操作和学术研究三个常设机制和平台。年度报告主要关注艺术市场和艺术金融的理论和政策研究。艺术金融论坛邀请艺术金融行业领袖分享艺术金融探索和创新的理念和想法。艺术金融学术沙龙关注艺术金融的学术前沿。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投身于艺术金融领域,阅读了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为了了解和了解艺术市场,我走访了艺术画廊、艺术电子商务、拍卖行、艺术信息网站、艺术市场媒体、艺术市场研究学者等艺术机构。,并与策展人、艺术家、艺术经营者、艺术市场研究学者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带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艺术博览会。同时,我还采访了商业银行、艺术基金公司、艺术信托公司和从事艺术金融的文化财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高管。

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艺术金融选修课,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这门课。《艺术金融——从微观到宏观》一书反映了我三年来对艺术金融的积累和思考,也是我在两年四个学期的讲座基础上的归纳和总结。

从收集导向到投资导向

记者: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艺术金融市场有哪些特点?

黄娟: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迅速,与美国和英国相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艺术市场之一。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驱动,促进了艺术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全方位联系。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市场与欧美市场大不相同:

首先是国家收藏。不仅富人争相从拍卖行购买高端艺术品,普通人收藏艺术品的热情也在飙升。例如,在邮票、硬币、珠宝、玉器、万文等领域。,人们的收藏非常普遍。其次,艺术品被视为资产。大量企业家的资金进入市场。在流动性过剩、可投资资产有限和通胀预期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参与者将艺术品视为投资工具,将财务收入视为主要目标。第三,艺术金融产品创新活跃。空在艺术金融方面有很多法律法规。艺术品金融产品几乎涉及所有金融类别,如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租赁等。中国艺术金融市场显示出欧美市场无法比拟的市场活力和创新精神。与中国市场相比,欧美国家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欧美市场视艺术品为收藏品,更注重其精神价值的享受。艺术品融资的规模、数量和频率远不如中国活跃。第四,艺术品市场充满混乱。艺术品市场普遍存在“假拍卖”、“假拍卖”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高净值人士进入市场的信心。

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记者:国内外艺术金融的研究现状如何?

黄娟:欧美国家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例如,拥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富比和佳士得,理性而成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欧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艺术市场的金融属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部分,主要涉及艺术品价格指数的计量方法、艺术品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艺术品资产的组合效应、艺术品的精神价值以及艺术品市场的效率。几篇文章已经在顶级经济和金融学术期刊上发表。然而,在艺术金融的宏观层面,欧美学者的学术研究很少。

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中国的艺术市场和艺术金融市场只是在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作为中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很少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度对艺术市场进行研究,相关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也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与中国艺术市场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从收藏型向投资型转变。这一变化也使得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和其他资产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交易数据的积累,它也为经济和金融学者研究理论和政策提供了基础和机会。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建学科体系

记者:艺术金融的特征是什么——从微观到宏观?

黄娟:艺术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推动了艺术金融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艺术金融——从微观到宏观》一书将艺术金融定位为一个新的金融领域。它从金融学的角度看待艺术市场,在国内外学术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中国艺术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和丰富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本书通过分析艺术的文化精神属性、财富传承和金融功能,探索艺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和作用,研究艺术金融的产业形态,以满足艺术产业的融资投资、财富管理、收藏和消费的需要。

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目前,许多学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艺术金融课程,许多商学院也开设相关课程。因此,学科建设迫在眉睫。艺术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艺术史、艺术市场、经济学、金融学和法学。作为这个市场发展的见证人和研究者,我很荣幸能为这个学科做出贡献。

艺术金融——从微观到宏观,本书根据微观和宏观的语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章节,主要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结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艺术品价格指数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二部分是微观文章,主要探讨艺术金融产品商业模式的内在机理,包括艺术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艺术投资组合效应、买家特征、艺术贷款、艺术银行、艺术私人银行、家庭办公室、艺术基金、网络金融和艺术消费等。第三部分是宏观章节,研究艺术市场与宏观经济、艺术市场景气指数、艺术市场与货币需求和财富效应。宏观部分的重点是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利率、货币需求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用金融学研究艺术品市场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