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一名中国学生登上了哈佛大学的演讲平台,从中学时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到“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的主题,他的英语演讲视频在网上播放。结果,他成了“净红”。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暗自认为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它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真理:有道德的人比穷人多。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在孔子的3000名弟子中,有72位“圣人”。在这72人中,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比如,颜回,被孔子称为“吃饭、喝瓢、弄人”,不仅在72位圣贤中名列第一,而且被后世视为“再圣化”;曾参,被庄子描述为“三日不点火,十年不做衣”,被侯世群尊为“圣人”,因食不果腹,周身浮肿,因劳任怨,手胼胝体,面带病容。即使是孔子,他后来也坦率地说:“我少而吝啬,所以我能做更多的事情。”因为“许多事情都是可鄙的”,甚至有一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感觉。生活也会成为人们的老师。共同语言:“没有冬天的寒冷,我不知道春天的温暖。”因为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所以我更了解“寒冷”的不快,渴望“温暖”的快乐。俗话说:“同甘共苦,互相帮助。”正因为我一直“冷”,一旦我有条件,我更愿意伸出温暖的手,把“冷门”里的人从“冷”中拉出来。这就是“德”的思想和行为。当年,孔子因“自卑”而从事各种“可鄙之事”,这使孔子在思考未来社会问题时,更能意识到劳动人民从事“可鄙之事”的艰辛和重要性,更能考虑处于“自卑”地位的劳动人民的处境和情绪,从而发自内心地发出“以德治国”、“仁者爱人”、“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呼声。 “穷人中有许多圣人,不是说只要你出生在穷人中,你就可以自然地成为一个“圣人”。 贤,不仅要有“道德”:能为他人着想,并勇敢地造福世界;而且必须有“天赋”:能力和成功。这与学习密不可分。有句谚语说:人们不吃东西,他们饿了;人们不学习,笨蛋。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当你渴望学习时,你才能接近智慧;只有当你知道如何学习时,你才能给予力量。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更接近“圣人”。更有道德的人意味着更多的努力。“如果你不痛苦,就很难变得甜蜜。”。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学生勤奋好学,修德同志要明察秋毫,求真务实,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辨别是非,善于决策,脚踏实地,脚踏实地,立志报国报民,在实践中努力工作,做到知行统一。成功和名声不是用聪明的嘴巴吹出来的,而是用辛勤的努力写出来的。与普通人相比,有了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好奇心、更广阔的思维和更大的抱负,无论你来自何方,你都将成就非凡的事业。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寒门多出贤(人民论坛)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