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2字,读完约4分钟

201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实施方案》,围绕五大领域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一个粮食大省,其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和调出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家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全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吉林省金融体系应主动适应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新常态,利用吉林省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以建立基本满足“三农”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为目标,以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和金融体系完善为核心,寻求农村改革的新成果。

金融要在农村改革中寻求新作为

寻求农村金融体系的新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施工图”已经绘制完毕,其中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是一个重要支柱。从农村金融的实际出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可控的风险支柱,以满足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将有助于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高度认识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总的来说,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相对较高,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相对较慢,金融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必须高度认识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下协调,形成合力,构建适应农村改革进程的金融体系。

金融要在农村改革中寻求新作为

第二,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农村金融的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能够满足“三农”各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这一原则仍需坚持。在此基础上,积极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加快农村金融组织改革,积极支持农村小微金融组织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各种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需求的新型金融机构,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要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和自然人按照有关规定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向下拓展机构网点。完善证券市场和组织,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筹集生产发展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要在农村改革中寻求新作为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基金组织。创建农村共同基金。按照“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要求,遵循“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和“有效控制风险、规范管理运作”的思路,在合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股经济合作社中积极稳妥地建立农村资金互助协会。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对接机制,给予存贷款优惠利率,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为农村互助基金组织的建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资金支持,使扶贫互助基金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金融要在农村改革中寻求新作为

农村金融服务迈出新步伐。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大力开展各种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创新。创新发展p2p网络借贷、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其次,要大力推进农村抵押担保模式的创新。加快吉林省农业投资担保机构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融资能力;鼓励地方政府出资或参与设立担保公司,重点支持新的农业经营实体,降低反担保率,并将农业机械和工具纳入反担保范围。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涉农担保组织,重点支持小微新型商业实体,在龙头企业中推广“企业+农户”的担保模式,通过村级融资担保资金,实现农民联合保险由松散到有组织、常态化的转变。探索农业补贴资金质押贷款创新,发放各类大型新企业单位农业补贴质押贷款。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培育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探索推进“吉姆贷款”试点,建立保险和信贷联动机制,利用种畜圈、牧场、活体动物等牲畜产权开展抵押融资贷款。同时,要转变营销策略,增强营销的主动性,强化营销理念,加强银行保险、银行社会、银行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细分市场,满足各级金融服务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多元化。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金融要在农村改革中寻求新作为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