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8字,读完约11分钟

5月31日,这一消息在电视上播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李健,一个资深的海归,很担心。北京的一所大学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这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学习的博士后能够回到中国在该大学工作,并承诺让他加入“千人计划”。但他心里仍有一丝担忧——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回家后,我还能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吗?”他承认他的外国身份可能会带来很多不便。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所谓的“千人计划”也叫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据统计,自2008年12月计划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底,已有520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中国。与此同时,国内科研人才体系被多次指责阻碍了科技人才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邢新辉直言“官本位”、“资历”、“争权夺利”等“潜规则”,使“人才工程”成为“戴帽子的人才工程”。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今年3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深化意见》),将“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列为第一批改革措施。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当前的人才体制改革是为了加强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过去,企业和学术界的人才流向政府的渠道不畅,阻碍了人才的发展。”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中央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新一轮改革中,除了打破现有的体制和制度障碍外,吸引海外人才的要求也将发生变化,门槛也将提高。

“千人计划”弥补了人才流失

王在《人才大战》一书中写道:“目前,中国仍是全球人才大战的最大输家。”根据中国科协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截至2009年,中国已派出约160万名留学生,居世界首位,但回国人员只有50万人。《美国科学》杂志甚至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比作“美国最肥沃的博士生培养基地”。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相比之下,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工程和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有25%来自国外,其中一半在硅谷创业。谷歌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是俄罗斯人。

面对这种人才流失的局面,2008年有两位学者站出来,一位是史,另一位是饶毅。前者拒绝了1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宣布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并回到清华全职任教;后者刚回国一年,曾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5月,石、饶在中南海出席创新创业人才研讨会,并向中央组织部提交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新时期人才布局的建议。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也参加了会议。

此后不久,2008年12月,中国启动了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大规模人才引进项目“千人计划”,从海外引进高水平人才,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其他机构服务。这些专家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学和企业的顶尖人才。

6月13日,在中组部“千人计划”绿色通道服务窗口提供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范静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千人计划”自2008年以来已吸引了16批5000多名高级人才回国,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此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决定实施“千人计划”,各地也推出了相应的人才计划。当时,首批“千人计划”的杰出专家包括石龚毅和饶毅。

根据第12批国家“千人计划”名单的宣传,《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回国后,这些高级海归大多在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登陆,其中北上广占近30%。在创业人才中,“千人计划”登陆江苏省的占36%,远远高于其他省份。

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薪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千人计划”官方网站信息,只有在“青年千人计划”中被选中的人才可以得到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根据实际情况,每个被选中的人将获得100-3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东莞理工大学曾为“千人计划”的人才提供超高待遇,基本年薪为50万元,住房补贴为100万元,研究启动基金高达5000万元。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范静还透露了导致该计划的一些变化:从去年开始,“千人计划”带回的高级人才大部分是创新和创业人才,他们大多把专利带回中国创业,在中国转化为生产能力,同时使我国成为该专利的持有者。

这也打破了大学、科研机构甚至国有企业是人才引进的主要受益者的局面。在范静向《时代周刊》记者展示的名单中,越来越多的大、津、沪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通过“千人计划”吸引了高级人才。

“我们必须从80亿人中挑选人才。”

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签证、绿卡和归化制度是引进和归化优秀人才的基本门槛。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在这个时代,所有发达国家都必须依靠移民和人才来提高竞争力。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领先,是因为它能招募人才。”

事实上,“千人计划”的实施间接改变了中国的绿卡制度。长期以来,中国绿卡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现在,为了争夺高端人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承认双重国籍。例如,韩国在2008年4月宣布,将在未来推广双重国籍。

随着“千人计划”的推进,2012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相关待遇办法》,开始降低海外人才来华定居的门槛。据新华社报道,像李健这样的高级海归。“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绿卡处理时间比普通人少一半。

“对于通过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引进或吸引回国的人才,不需要担心户籍问题,因为对于这类人才,公安部通过火车提供归化。”北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外国人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几名警察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目前,对于外国著名专家学者来说,在中国申请永久居留权是最方便的办法。“也正是这些人来这里申请永久居留权。”

范静说,一般来说,如果材料齐全,申请“千人计划”永久居留权的人可以通过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的绿色通道窗口直接将材料移交给公安机关,通常每六个月一次。公安机关收到材料后,通常在50天内批准发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但是,在注册撤销等其他程序的情况下,批准可能会延迟。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编制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近年来,向中国移民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一个对移民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国。29%来中国的外国人年薪超过29万美元,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多。

王对《时代周刊》记者说:“现在中国的高端人才也应该加大引进国外人才的力度。在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中,中国应该把人才的选拔从13亿人改为80亿人。毕竟,人才没有国界。”

“海归”与科学研究的“潜规则”发生碰撞

石回到清华后,把中国风格的瓷器和山水画放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每天睡不到六个小时,疯狂地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他向科学高峰招手,但当时科学研究体系的潜规则也开始向他打招呼。

时,回忆说,有一天,他刚参加完周六的一个项目评审会议,第二天,他就在手机上收到了六个陌生人的短信,都是“比较关心”的。石疑惑道:“这些人怎么知道我是法官?谁透露了我的电话号码?”

石和饶毅在国内系统都经历了两年。2010年9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由石和饶毅共同署名的社论文章《中国科研文化》。本文直接指出了中国科研体制的“潜规则”——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科研经费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但“最重要的是要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有力的科学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他们主导着制定经费申请指南的整个过程”,并直言“目前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这篇文章得到了科学界许多同事的认可和赞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约40%的研究经费用于项目本身,大量研究经费在项目之外流失,不能用于创新研究。李健坦率地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他担心回国后他的实验室将无法实现系统承诺。“现在是我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返回中国而暂停,那将是对生命的浪费。”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两名高级“海归”通过外国媒体直接炮轰中国的科研系统,这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并引起了高级官员的注意。一个月后,科技部部长万钢邀请石、等科学界人士举行座谈会,讨论科研体制问题。

这一事件后,石龚毅和饶毅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双双落选。在第一轮投票中,落选的饶毅直接发了一个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现在起没有候选人”的博客,抱怨石龚毅。饶毅后来总结写道:“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健全的发展,制度、人才和经费是三要素。”

王耀辉对《时代周刊》记者说:“目前的人才体系流动不畅,体制外流动,学术界和企业流向政府的渠道不畅。许多学者即使主修政治学也很难流向政府。”

事实上,许多学者已经指出,我国的人才晋升普遍存在“唯职称论”和“唯论文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批评。华中地区的一所外语学院有100多名讲师,但每年只有两三个副教授指标。院长开玩笑说,如果要解决现有教师的职称问题,“似乎只有本世纪中叶才能进行评估。”

转换函数“四或二”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但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也没有两个学院的院士。因此,它被称为“三无人员”。屠呦呦的获奖经验使中国的人才体制和机制改革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不拘一格减人”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3月下旬,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意见》。在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中,首先提到要转变政府的人才管理职能,“促进人才管理部门的精简和分散,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

《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时,就强调政府应在科学研究上“尽一切努力”。确保创新人才不被不必要的审批所累。此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研究院的一位研究组长每年要花四个月时间申请这个项目,而他真正能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

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深化意见》发表一个月后,5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努力解决人才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和“官本位”问题,解决人才测评中的“只学历、只职称、只论文”问题。

例如,文件规定对外语专业职称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没有统一的要求。5月底,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到,要精简程序,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形式中解放出来。

王说:“当前的人才改革就是要取消这些不必要的资格考试,把更多的学者从规章制度中解放出来。”

对于“千人计划”前几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对策,范静说:“困难和挑战是不能讨论的,但如果存在,就是协调的细节。然而,公安部最近发布的政策为有效解决上述困难打开了局面。”

至于新一轮“千人计划”的重点,范静透露,下一轮“千人计划”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范围。根据不同业务平台的具体需求,引进的人才还应具备其他相应的条件。例如,创业型人才应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他们的技术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填补国内空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具有海外创业经验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3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具有管理能力;自有资金(包括技术股)或海外后续风险资本占风险资本的50%以上。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科技体制酿大改:让天下英才奔赴中国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