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2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加快了海外部署,并将推动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作为重点之一。然而,所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不令人满意,例如斯里兰卡的马塔拉-拉贾帕克萨国际机场。
马塔拉-拉贾帕克萨国际机场由中国公司建造,耗资2.09亿美元,于2013年3月18日正式开放。这是斯里兰卡的第二个国际机场。然而,根据福布斯双周网站5月28日的报道,每天只有一到两个航班,来自附近野生公园的游客在这里乘坐飞机。据记录,该机场每年损失达1800万美元。然而,科伦坡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杜斯尼·威拉孔说:“他们(中国)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参与问题。”这不是两三年的事,而是十年二十年的事。”
关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
“鸡生蛋,鸡生鸡”
“在修复基础设施之后,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活动,那么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将不够高,这似乎成为一个‘鸡蛋和鸡’的问题。”林毅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必须同时考虑。
他说,如果低收入国家发展的产业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首先符合它们的比较优势。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力一般比较便宜,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符合比较优势。如果低收入国家能够支持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那么它们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出口。
“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工资低,生产要素成本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如果该行业要具有国际竞争力,总成本必须非常低。除了生产要素成本,还有一个交易成本,它与运输基础设施有关。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将降低交易成本。但一开始,低收入经济体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上并不好。”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所谓‘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搞好工业区的交通设施,搞好工业区到港口的道路,搞好港口。”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将会相对较高,因为发达行业具有竞争力,可以快速发展,但如果该行业要发展得非常快,就必须推动必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思考决定出路”
林毅夫认为,现代发展中国家确实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低收入和代表性产业没有发展;低收入意味着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他看来,加工业应该转移到工资相对较低的海外地区,以创造第二个春天,并将国内生产总值(gdp)转化为国民生产总值(gmp)。让海外低收入国家承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是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应创造必要条件抓住这一机遇。创造必要的条件是维护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园区、加工和出口区以及特别经济区,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改善连接园区和港口的道路,并改善港口。
“通过这种方式,基础设施的回报将非常高,这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要想致富,首先要修路’。”道路修好后,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能发展起来。这样,整个经济就会有一个良性循环。”他说,让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抓住国际窗口的机遇期,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降低交易成本和要素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出口,加快经济发展,并相应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使政府能够修复更多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将变得更快,资本积累将不断升级。
“我认为中国有句谚语‘先富起来,再修路’,但中国还有句谚语‘思考决定出路’。”如果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那么我相信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可能像我们一样在过去的30年中改革开放。保持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发展,使他们能够实现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甚至到高收入的现代化。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林毅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须考虑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