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49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国证券报4月2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确定了2020年的具体发展目标,包括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发展规划还确定了主要任务,包括推动重大标志性产品突破,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强化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应用示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在推动重大标志性产品的突破,包括推动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面对“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国民经济其他重点行业的需求,重点发展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高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 (clean)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合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和重载机器人。推动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围绕助老助残、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研等领域,培育智能生活、现代服务和特种作业需求,重点开发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大标志性产品,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系列化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商业化。
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包括引导企业围绕细分市场向差异化方向发展,进行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紧密融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和跨境整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高信誉、综合竞争力和高产品附加值的国际知名机器人品牌。大力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机器人产业的紧密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导向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方向发展,形成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局面。
发展规划还提出了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主要包括提高企业质量意识,推动企业实施质量第一管理,完善产品检验认证体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制造过程管理等措施,促进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提高机器人产品质量可靠性,增强用户使用机器人的信心。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家电、航空、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轻工、纺织、物流、建材等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化工、民用爆炸等高风险行业、医药、半导体、食品等高清洁生产环境行业的广泛应用。在救灾领域,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在自然灾害、火灾、核事故和危险品爆炸现场的示范应用。残疾人和认知障碍者护送康复训练机器人试点示范、行动障碍者智能假肢和外骨骼机器人试点示范、一级医院智能手术中心手术机器人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根据太平洋证券研究报告,随着机器人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的发布,机器人产业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未来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并看好当前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良好的系统集成商。相信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企业会有长远的发展。在a股中,机器人、新时代和卜式等上市公司都涉足机器人制造相关业务。
以下是发展计划的全文: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机器人不仅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设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应用于制造环境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应用于非制造环境的服务机器人,其R&D和工业应用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创造中国新的制造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状和形势
自1954年世界第一个机器人诞生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引领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形成了几个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先机器人企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已经将机器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并努力保持领先优势。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7%,2014年,销量达到22.9万台,同比增长29%。全球平均制造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从五年前的50个增加到66个,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一般超过200个。同时,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规模,特种作业机器人,如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等已经得到应用。
中国的机器人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自有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同比增长78%。服务机器人在科学研究、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和家庭服务等领域开发和应用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机器人的密度从五年前的11个增加到36个。
虽然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中缺少关键环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困难,市场份额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不足;机器人标准、测试和认证系统亟待改进。
目前,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制造系统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老龄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公共安全、教育娱乐和重大科研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紧紧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夯实基础、质量第一的原则,着力实现“十三五”期间的两个突破、三个提高。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和可靠性、市场份额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打造机器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化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机器人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种要素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创新驱动是加强机器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优化业务和服务模式,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夯实基础是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和测试认证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质量第一是提高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增强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相对完整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已经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的具体目标如下:
工业规模继续增长。自有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和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支撑产业集群。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机器人的速度、负载、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卫生、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和科研领域的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关键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已批量应用于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50%。
综合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完成30多个典型领域的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个以上。
三.主要任务
(1)推动重大标志性产品突破
将工业机器人推向中高端。面对“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国民经济其他重点行业的需求,重点发展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高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 (clean)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合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和重载机器人。
推动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围绕助老助残、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研等领域,培育智能生活、现代服务和特种作业需求,重点开发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大标志性产品,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系列化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商业化。
专栏十大标志性产品
弧焊机器人。六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的额定负载为平板弧焊机器人10公斤,平板弧焊机器人6公斤。实现了焊缝轨迹电弧跟踪、高压接触传感和焊缝坡口宽度电弧跟踪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真正的空(清洁)机器人。真空最大载荷15公斤,净最大载荷210公斤,重复定位精度0.05 ~ 0.1毫米,实现了真空环境下传动润滑、直接驱动控制、动态偏差检测与修正、碰撞检测与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6自由度以上,适用于1米* 1米* 0.3米以上的工件尺寸范围,配有智能工艺专家系统,可自动获取信息生成操作程序,整个过程无需示教,自动编程时间小于1秒,满足喷涂、抛光、磨削等复杂操作要求。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全文公布:培育行业龙头
地址:http://www.a0bm.com/new/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