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郝帅)记者从农业部获悉,全国已进入从南到北的春耕旺季。根据农业部农业形势调度和各省反映,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春耕管理电视会议精神。春耕管春播早、快、实用,农业结构调整模式有序推进,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良好,有四个特点:一是夏粮生产保持稳定。估计面积基本稳定,幼苗生长基本正常。小麦再生期一、二级苗比例为86.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与近5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0.7个百分点,但与近10年同期相比平均上升1.9个百分点。二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从种植意向调查来看,今年结构调整势头良好,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玉米面积减少,特别是“镰刀弯”地区,大豆、马铃薯、杂粮和豆类、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面积增加。棉花、油和糖的面积减少,蔬菜和特色作物的面积扩大。第三,农业原料供应稳定。“两杂”种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供应可以满足春耕的需要。受国际低油价的影响,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有利于降低投入成本。第四,春耕的基础好。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稳步增加,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小麦“一喷三防”等补贴提前到位。各地春耕整地的早期部署和实际措施。目前,华南早稻和西南中稻已进入播种育苗期,西北春小麦已陆续播种,东北水稻大棚育苗已准备就绪,春耕进展相对顺利。

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突出亮点

各地反映,今年春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小麦和油菜的出苗情况比上年差,病虫害和杂草更严重。此外,由于超级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的农业气候普遍出现偏差。春季,冬小麦区可能出现“冷泉”,南方可能出现渍水,东北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渍水,影响春播春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农业部提前作出安排,在“雨日”召开春耕管理和春耕准备电视会议,要求各地尽早组织开展,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尽快制定并发布了春耕管理技术指南和科学应对厄尔尼诺灾害预防和救济以确保丰收的计划。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主产区,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春耕生产的顺利发展。

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突出亮点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第一年,也是农业供给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部署,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效益、稳定粮食收入、增强可持续性”的工作主线,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春播任务,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赢得稳定粮食收入、提高质量效益的主动权。首先,稳定粮食,保持底线。落实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加强信息引导,引导农民安排种植结构,力争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亿亩。实施科技储粮战略,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引导服务,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新和增产模式研究,努力克服影响增产、提质、增效的技术瓶颈,整合和整合区域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科学防灾减灾,做好应对超级厄尔尼诺的前期技术和物质准备,实施主动避灾,推进科学救灾,实现及时救灾。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丰收。二是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抓好“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力争到2020年减少5000万亩玉米,其中2016年减少1000多万亩。层层分解任务,从县到乡实施。多渠道整合资金,专项支持“镰刀弯”玉米结构调整。早期实施替代作物种子和其他材料。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大豆、杂粮和优质饲草等作物。此外,我们将稳步推进耕地轮换休耕制度试点。第三,在土地上储存粮食可以稳定生产能力。推进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优先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行动,重点抓土壤改良、肥力提高、养分平衡和质量恢复,分类指导、区域推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田”。第四,转型模式是可持续的。继续实施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机械和秸秆还田深度应用,加快有机肥替代和新型肥料应用,支持一批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机构,推进精准施药、绿色防控和统一防控,实现减量化、增效、节支增效。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突出亮点

地址:http://www.a0bm.com/new/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