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4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济南3月18日电(记者叶静)在鲁西南的三月中旬,春天刚刚到来。在山东省荷泽市鄄城县嬴政镇村,一位50岁的村民牛正在整理刚送来的几袋头发。
“和我一样,有老有小,我不能出去工作。但是现在你可以在你家门口的就业扶贫工作间里拼命挣钱了!”妞妞对说道。
牛生活的改变源于鄄城县正在开展的就业和扶贫工作。禹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告诉记者,近年来,禹城县发制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普遍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鄄城县发现,约80%的贫困人口因缺乏技术、资金和机会而面临“就业困难”。
针对这一“困境”,鄄城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原村小学旧址、原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和闲置住宅楼,在村内设立就业扶贫点,将就业培训教室搬到群众“门前”,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我们的发制品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曾经很难招到工人。由于扶贫车间建在村里,我们的企业工作不再困难,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两难”变成了“双赢”鄄城新达发制品厂总经理张金树说。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农村贫困人口仍在300万左右,其中约50%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分布分散,脱贫任务艰巨。从贫困的原因来看,58%的人因疾病和残疾而贫困,21%的人因缺乏资本和技术而贫困,12%的人因缺乏劳动力而贫困。
“穷人学习一种技能,常常摆脱贫困而变得富有;当贫困家庭靠一个人实现就业时,他们往往可以摆脱贫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庆表示,根据山东省贫困人口的现状,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扶贫不仅是一种“输血”,也是一种“造血”,可以有效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回归贫困的现象。
今天,禹城县已建成468个“造血”就业扶贫车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带动4768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630多人;第二和第三个车间正在自然村建造,有1500多人。此外,作为村集体资产出租的就业和扶贫车间,加上建在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4万元。
“现在你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妞妞对说道。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鄄城县把“扶贫车间”建在村里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地址:http://www.a0bm.com/new/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