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继续改善民生的“边际困难”越来越大,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质量上

凝聚民意,关注国计民生。在过去的两届会议中,“民生”是一个关键词。回顾过去10天,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提出了建议,进行了讨论和互动,那些吸引人们心灵的“真声音”和“好声音”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在湖南省十八洞村微笑着问“去年有多少人娶了老婆”,关心赫哲族的渔业生活,了解黑龙江省桦南县玉米生产和销售的详细情况,询问青海省“拉面经济”的情况...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注民生,传递温暖和关怀。“我想为鞍钢下岗职工说几句话”“这是于本的十个特长生的工作,我希望他们的教育和健康问题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海外引进人才希望我能把他们的声音带到会议上”...代表们真诚的发言真实地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改善愿望。虽然关注的范围不同,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也各有侧重,但鲜明而真挚的民生情怀足以使两会充满“暖色”。

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人们在担心什么,我在想什么;人们怎么想,我怎么做”。透过两会的窗口,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更加立体而强大的“民生光环”:没有任何秘密的真诚总结,面对现实的坚定回答,对未来的铿锵承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长虽然放缓,但不能少为群众办实事”的热词,到“国民账户”中“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压缩其他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支出”的自我压力,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在字里行间闪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放松对弱势群体的援助,这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中国的惠民工作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注重平衡和公平,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正如海外专家学者所观察和评价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目睹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感受到了“与我有关”的进步和发展温度。

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共享”的繁荣离不开“共建”的培育。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我”和“我们”正在逐步摆脱年龄、学历、地域等客观限制,成为自下而上的强大能量,以各种形式、各种层次融入国家发展进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有46个地方与网民的建议高度一致;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的“共建、共思、共聚”活动。短短三个月,就收到了2.9万条意见和建议,成千上万的网民通过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表达了对民生最迫切、最现实的诉求。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甚至到监督和反馈,自上而下日益频繁的互动不仅使国家决策更加准确和务实,而且无形中唤醒了更多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巨大力量。这不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刺激因素,也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宝贵激励因素,它正在不断攀升和升级。

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意义高于爱人民,界线高于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紧张的“在进步”。在民生指标长期繁荣的基础上,未来几年继续改善民生更加困难。如何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缓解“不丧偶而不平等”的社会焦虑?如何发展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生活中发光发亮?如何将社会保障安全网织得紧紧的,让有需要的人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和帮助”?如何解决雾霾不再出现的希望,降低价格的愿望,以及看医生的期望?为了完善作为检验发展成就的试金石的“收获感”,我们需要的是改善民生,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坚持提高幸福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有许多“短板”我们迫切需要填补;“时间不等人,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只会比以前更强烈。

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两会即将结束,但民生蓝图仍将继续。“要把人们的期望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把人们的希望转化为现实生活”,我们需要决心和着眼于结果。善于吸收群众的智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责任放在他们的肩上、心上和行动上,幸福就能成为“常客”,留在千家万户。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评论员观察)

地址:http://www.a0bm.com/new/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