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9字,读完约5分钟
文/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
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埃里森(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tasuku honjo )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tla-4和pd-1可以防止“自残”
相关资料显示-
获奖者之一詹姆斯·埃里森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他首次发现ctla-4阻断能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并首次开发了免疫肿瘤疗法中使用的ctla-4抗体。
詹姆斯·艾莉森
第二位获奖者本庶佑是京都大学的教授,他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之后的研究表明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本庶佑
两种蛋白质的“刹车”机制
有点模糊吗? 简单来说,他们分别发现了ctla-4和pd-1。
这两个文字完全不同的名词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一起获奖?
“他们都是免疫检查点。 》生物学家杨光华说,如果将这个名词分为“免疫”“检查点”两个词,会更容易理解。 “免疫”证明存在于免疫反应系统中,“检查点”可以理解为交通警察设置的“检查点”,体内细胞由免疫系统巡逻,打开“密码”后被视为“亲人”并被释放。 只有认识到不是“密码”,而是“坏蛋”,才会发生机体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发生“包围攻击”,将它们消灭。 pd-1和ctla-4只是进化成了淋巴细胞不会“自伤”体内的好细胞。
因此,许多免疫学专家将免疫的本质认定为“自我”和“非自我”的识别问题。
所识别的“探针”之一是细胞膜上的这些免疫检测点。 此次诺奖获得者詹姆斯·埃里森经过序列分析,在t细胞表面发现了一种叫做ctla-4的蛋白质,本庶佑在浩瀚的基因组中寻找程序性死亡的基因的过程中,pd-1基因误撞击小鼠体内,起到了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
在几千年的进化中,t细胞和癌细胞的“智斗”频繁发生。 癌细胞比人类更早意识到“检查点”的存在,为了不让自己识别,进化了“密码”。
癌细胞的密码被称为“配体”。 例如,其中pd-1的配体是pdl-1,t细胞上的pd-1来检测癌细胞,癌细胞伸出pdl-1的小手,多次说“友军友军”,t细胞验证后,就将它们一目了然。
诺奖获得者两年前在上海获奖
资料显示,年12月17日,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 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埃里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 各获奖者将获得证书和奖杯,并分享300万元的奖金。
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仪式
自2007年12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宣布黑色素瘤脑转移经pd-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愈后,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抗癌“神器”。 年,pd-1抗体药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等经美国fda批准上市。 在我国,多家公司每年提交抗pd-1/pd-l1单抗品种(免疫治疗药物的一种)的上市申请。
年8月28日,中国大陆首个pd-1抑制剂正式上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了期待已久的“o”药物。
但是,免疫治疗药物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多,影响因素多样,接受相同治疗的患者疗效差异也非常大。” 这意味着免疫治疗后,可能会发生超进展、假性进展、副作用。 临床应用对科学家提出了“预判”免疫疗效的要求。 目前,科学家的研究正在寻找生物标志物等疗效的预测依据。
接受化疗的患儿|? bill Branson /国家金融中心
免疫抑制是诺奖独缺陈列平
“我们华人科学家杰出代表陈列平教授没有获奖。 ”。 诺奖发表一小时后,一位学者有这样的感慨。
相关资料显示,免疫学家、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耶鲁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陈列平,1999年在肿瘤细胞表面发现pd-1配体( pd-l1 ),随后利用抗体封闭pd-1/pd-l1路径,免疫检测波
陈列平
在药明康德也发表的诺奖解读文章中,陈列平教授的课题组在论文摘要中积极写道:“这些发现有可能带来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
“陈列平的贡献在于肿瘤细胞和t细胞”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企业毛冠平博士说,首先,认识到了这个发现可以应对“癌症”。
淋巴细胞电镜扫描图? |? 聂耳号航空母舰
毛冠平指出,获奖者本庶佑教授与另外两名教授合作,发现了pd-1的两个配体pd-l1和pd-l2,揭示了pd-1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但研究工作被视为一个t细胞活化过程相关信号通路的发现,在此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说:“本庶佑最初克隆了pd-1,但不知道用于免疫治疗。” 本庶佑于1999年陈列1992年克隆的pd-1,欲在癌症免疫行业采用后转入应用。 陈列平迈出了应用的第一步。
“像人类基因组测序一样,一次检测数万个基因,难道不是该计划的领导者应该获得所有这些基因的相关诺奖吗? 不是。 ”专家说,发现确实很重要,但知道如何使用也非常重要。 所以,有人说本庶佑确实可以得到诺奖,但如果有本庶佑的话,应该会有陈列平。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诺奖解读”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