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7字,读完约8分钟
本报“探寻周廷旭的痕迹”一文于11日刊登后,很快接到了很多热心的网民的电话,竭尽全力提供关于周廷旭的线索 其中周怀玄、白提文、柯锡祺三位老人提供的情况特别重要,从他们的回忆中基本了解到周廷旭的家庭背景及其相关亲属的情况 s.k .周到的周寿卿不是富商,而是热衷教育的牧师,是位于鼓浪屿晃岩路35号的周先生的旧居,下图是旧居的新貌 周怀玄今年91岁,是厦门二中的退休语文教师,老人虽然老了,记忆力却意外好 看了报纸上的《探寻周廷旭的痕迹》一文,他马上从“s.k .周是基督教徒,热衷于现代教育,开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的文案中联想到了自己认知的周寿卿。 “寿卿”和s.k .略有不同,但如果是闽南方言的音译,完全有可能 据周怀玄回忆,周寿卿是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基督教徒,创立了鼓浪屿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闽南方言被称为“上女学”,意思是高等女子学校。 这所学校很高级,在学校是坐椅子上学的贵族小姐,周怀玄去世的老伴的几个阿姨在“上女学”读书,但已经去世了。 白提文和柯锡祺也证明了周廷旭的父亲被称为周寿卿。 他又叫一个名字周学陶 白抽文一家和周家是亲戚,周廷旭是白抽文父亲的堂兄 在白家家谱中,白色抽取句的祖父的名字是白瑞安,既然他的三个女儿白是周寿卿的妻子,那么“周寿卿”这个文字在家谱中是闽南语中的“chiusiu-kheng”,“s.k”是其缩写。 白抽文没见过周廷旭,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听说了很多关于周家的事件 周寿卿只是个牧师,不是富商,工资不高,在家也不富裕 但是牧师由教会提供饮食,孩子可以在教会的学校免费接受教育,多数是出国留学,所以周廷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白抽文说,周寿卿与宋美龄之父宋耀如没有朋友,不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周家在鼓浪屿晃岩路35号以前的房子里有一点油画、素描,世事沧桑用失踪的 白铭文证记忆犹新,带领记者去找周寿卿一家当时住的房子。 日光岩正大门的对面有一个下行的楼梯,下楼梯走到尽头可以看到红瓦屋顶的两层建筑物。 这就是晃岩路35号。 以前是周家的住处。 现在住宅管理局全部都在。 不久前刚翻修过,大楼里住着几十所房子。 柯锡祺也取出了翻新前后的照片,据说现在的晃岩路37号,也就是旁边的建筑物是当时女子学校的所在地,林巧稚也在那里上学。 学校解放前就停办了,现在住宅管理局也重新修建了 柯锡祺的母亲周碧玉是周廷旭的堂兄,1947年代周寿卿一家移居香港,作为其亲属,周碧玉一家于1947年左右搬到晃岩路35号,帮助我保养房子。 柯锡祺从小就在那里长大。 解放后,房子大部分被迫住在部队的医疗部门 20世纪50年代,由于房屋每年缴纳房产税,周家人在香港,房产税拖欠3年不成问题,委托人无权解决,后来由房屋管理局代理,成为公共房间,柯锡祺和家人需要租给房屋管理局居住。 直到今天大楼整修后,房管局为科锡祺留下了其中的一所房子 柯锡祺现在住在鼓浪屿永春路,家里收藏着两张周廷旭的油画,以前挂在晃岩路35号的房子上,但在房子改造时他被从里面带走了 柯锡祺记得以前家里有油画和素描,世事沧桑失踪了 另外,鼓浪屿鸡山道的卓先生家也挂着周廷旭的油画。 卓先生的祖父弟弟和周家结婚,关系很深,原家有八幅周廷旭的油画作品。 其中一张送人,三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现在只剩下四张了。 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 一张是周廷旭从海外带来的,其余三张是国内制造的,是黄山风景和厦门沿海的古景 周家兄弟姐妹多的周寿卿有三男五女 周廷旭和宋子文有衣领的 白抽文说,周寿卿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周廷旭在三个兄弟中是次子,哥哥周廷杰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牧师,解放后一直在美国,1982年在旅行团旅行到云南, 白抽文说,周廷杰可能还健在,本来住在美国洛杉矶家庭教师会的养老院,终身未婚,没有孩子 周廷旭的妻子也不是宋美龄的侄女,而是宋子文的妻子妹妹,我叫张。 但是周廷旭没有受过宋家光,生活一直很贫困 弟弟周廷伟原来在上海,大约十年前去了美国。 两年前还健在,90多岁了。 周家的五个女儿中,长女周默士与美孚石油企业闽南地区的买办卓绵成结婚,家非常富有,有名的厦门籍钢琴家卓一龙是他们的女儿 两个女儿周默希于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护士专科学校,与眼科医生张福星结婚,张福星原来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后来来到北京301解放军总院,周默希于1961年去世。 三女在20多岁时去世了,但不知道详细情况 四个女儿周默志家在北京,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现在死了,一个女儿还在北京。 小女儿周默道解放前夕,和姐姐一家一起去香港,在香港大学担任生物系教师。 50多岁时与香港大学医学部院长、英国人王国栋(中文名称)结婚,定居澳大利亚。 周默道两年前回过厦门,参观了原来的老房子,当时身体还不错。 周寿卿哥哥周立德也是牧师,他儿子周辨别也就是周廷旭的表妹,生前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在语言学方面有成就,但后来没有交往,白抽文也不知道厦门有没有他的子孙。 链接:周廷旭侄女卓一龙 卓一龙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在鼓浪屿长大,和丈夫傅聪一样是世界闻名的钢琴演奏家。 她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1946年,未满10岁的她和家人一起移居香港,开始学习钢琴,第三年获得了香港音乐比赛的一等奖。 13岁时,她顺利通过了英国“联合委员”的8级钢琴考试16岁时获得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钢琴艺术方面开始了辉煌的人生历史 在音乐学院上学期间,卓一龙多次在各种钢琴比赛中获得最佳奖 从英国王立音乐学院毕业后,卓一龙进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获得巴黎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一等奖 回到英国后,她开始了演奏家的一生 卓一龙几乎周游英国,各地举行钢琴演奏会,到处受到热烈欢迎 之后,在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瑞典等欧洲钢琴艺术流传最丰富的优秀钢琴演奏家最密集的国家和城市进行公演和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水平,提高了知名度。 卓一龙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因此,1975年,门槛较高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系聘请了她,还被邀请到英国特殊音乐学校普鲁切曼音乐学校任教。 卓一龙是忙碌的教育工作者,依然重新安排了社会演奏的时间,同时在新加坡、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开设了钢琴达人班,培养了很多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家。 周廷旭表哥周辨 周( 1891-1984年),在厦门鼓浪屿长大,父亲是著名的职业牧师 191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周受雇于清华大学教英语,厦大校长萨本栋当时是他的授权门生 1921年,周受雇于厦门大学,担任厦大学生生活指导长和预科高等几何学教授 1923年,厦大开设了外语系,周成为第一任系主任 1928年,他被选为厦大派,留学德国汉堡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 学成回国后,历任厦大文学院院长、新生院院长、外国语系主任 1946年,周是在厦大执教25周年,学校在校庆大会上授予“师儒硕望”的银鼎,表彰了对厦大教育事业的贡献。 1948年他应邀去伦敦大学留学,第二年回国经由新加坡,为毕业生挽留,在新加坡中华大学任教 周辨别是我国现代语言学和文案改革运动的先驱之一 汉语拼音化、方言音韵及汉字检索各方面的研究成绩可靠 在实行汉字拉丁拼音之前,就提倡汉字用罗马拼音,着有《中华国语母音和注音刍议》《中华国语声音字制》等 在方言音韵的研究中,着有《厦门语入门》、《厦门音韵声调的结构与性质》。 对汉字检索也有研究,发明了半周键笔索引法 (厦门晚报)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时讯】重新发现中国油画大师(组图)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8202.html